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市政府印发无锡市住宅区交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6-02 21:55:1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3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市政府印发无锡市住宅区交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


锡政发〔2000〕298号

市政府印发无锡市住宅区交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无锡市住宅区交接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年十二月十日


无锡市住宅区交接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新建住宅区管理,规范住宅区交接行为,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市区范围内通过竣工综合验收,并获准交付使用的新建住宅区的交接管理。
本规定所称交接管理,是指新建住宅区落实公建配套用房等设施接收单位和行政、物业、行业管理单位的活动。
第三条 无锡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是本市住宅区交接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住宅区交接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区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辖区内住宅区交接管理的实施工作。
市计划、规划、房管、市政公用、园林、公安、教育、民政、物价、电信、邮政、供电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住宅区交接管理工作。
第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通过住宅区竣工综合验收,取得《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后七个工作日内,向市建委提出住宅区交接管理申请。交接条件成熟的,交接工作可与住宅区竣工综合验收同时进行。
第五条 申请住宅区交接管理,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审核申请表;
(二)公建配套项目批准文件及实施情况表;
(三)公建配套项目竣工图;
(四)公建配套项目合格证明和交接管理方案;
(五)其他应当提供的资料。
第六条 市建委应当在收到住宅区交接管理申请后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审核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由房管、市政公用、公安及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交接管理小组;
(二)交接管理小组听取建设单位汇报住宅区公建配套项目建设情况及交接管理方案;审阅有关资料、图纸;进行现场检查并提出交接管理意见。
(三)交接管理方案经审核同意后,由市建委依据《居住区公建配套标准》、《公建配套单项验收合格证》核发《无锡市住宅区交接管理审批意见书》(见附件)。
第七条 接收单位收到《无锡市住宅区交接管理审批意见书》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办理交接手续,并落实有关管理措施。
第八条 新建住宅区经竣工综合验收,但未取得《无锡市住宅区交接管理审批意见书》的,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向接收单位移交。
第九条 住宅区通过竣工综合验收后,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将配套用房出售、出租或者改变使用功能。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下列配套用房,按市建委核发的《无锡市住宅区交接管理审批意见书》的规定,移交给有关行政机关或者行政主管部门:
(一)小学、幼儿园、托儿所、门诊所、卫生站、托老所以及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等用房,由所在地区人民政府接收。区人民政府接收上述用房后,应当负责落实和指导有关部门对住宅区进行行政和社区管理;
(二)中学配套用房由市教委负责接收、使用和管理;
(三)派出所等公安管理用房由市公安部门负责接收、使用和管理。市公安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做好住宅区居民的户籍管理工作,并对住宅区的治安、消防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下列配套用房,按市建委核发的《无锡市住宅区交接管理审批意见书》的规定,移交给有关行业管理部门。
(一)供电用房由无锡供电局负责接收、使用和管理。
(二)自来水泵房、路灯配电房、燃气调压站、环卫中转站等用房由市市政公用事业局负责接收,并落实有关专业部门进行管理。
(三)公交停车场由市交通局负责接收并落实有关部门使用和管理。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车库、活动中心、商业、物业管理用房及住宅区绿化、小品、市政道路等设施,按市建委核发的《无锡市住宅区交接管理审批意见书》的规定,移交给住宅区业主委员会进行管理;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移交给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接收管理,待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再由业主委员会管理。
业主委员会接收配套用房后,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选聘物业管理单位做好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物业管理单位应当接受住宅区业主委员会的监督,行业主管部门和住宅区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对物业管理单位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
第十四条 住宅区交接过程中,接收单位不得向建设单位收取任何未经物价部门核准的费用。
第十五条 分期进行竣工综合验收的住宅区,交接管理可以根据市建委核发的《无锡市住宅区交接管理审批意见书》的规定分期进行。但必须保证入住居民的正常生活。
第十六条 接收、使用单位不得擅自改变住宅区配套用房的使用功能。确需改变使用功能的,应当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未按本规定要求及时移交配套用房和有关设施的,由市建委责令其限期移交;逾期不移交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接收单位未按规定接收配套用房和落实行政、行业、物业管理,造成居民生活困难的,由市建委责令其限期接收,并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 接收、使用单位擅自改变配套用房功能的,由市建委、市规划局等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市规划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交付使用的新建住宅区管理进行监督,发现不符合本规定的,可以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或者投诉。
第二十一条 住宅区内的绿化、道路等公建配套设施的交接管理适用本规定。
江阴、锡山和宜兴市的住宅区交接管理工作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实施《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实施《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
1997年3月4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武汉、广州、成都、西安、济南、杭州市外经贸委:
1996年8月21日,外经贸部发布实施《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现就实施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请经营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企业,必须是外经贸部批准的、全部资本来源于中国大陆或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投资者合资合作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并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在属地同行业中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和较强的经济实力;
(二)有良好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经营实绩和商业资信。
二、外经贸部向批准经营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企业核发经营许可证(见附件一经营许可证样本)。
三、《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外经贸部要求的其他文件是指:
(一)企业营业执照、企业章程影印件;
(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书;
(三)企业投资者情况说明;
(四)台湾投资者提交的材料必须附有经外经贸部认可的台湾有关机构提供的见证文书;
(五)申请者上一年度经营实绩、利润及上缴税额报告影印件。
中外合资、合作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还需根据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供有关文件。
四、鉴于厦门港(厦门市行政区划内各对外开放港口码头及其相关水域和漳州港尾中银开发区对外开放码头及其相关水域)、福州港(福州市行政区划内各对外开放港口码头及其相关水域)为两岸间船舶直航的试点口岸,目前仅受理福建省内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的申请。
五、现阶段,为及时掌握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情况,各有关货物运输代理企业须于每月3日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济特区人民政府外经贸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报送业务统计报表(见附件二台湾海峡两岸间直达航海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统计报表);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应于每于10日前将业务统计表报外经贸部。
六、对未经外经贸部批准擅自经营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由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取缔非法经营活动。
对未经外经贸部批准擅自经营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外经贸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或责令停业整顿处罚。
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企业,未及时向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报送业务统计报表的,由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的,可建议外经贸部责令该企业停业整顿;对其他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管理规定》和《管理办法》以及相关规定的,由外经贸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暂停经营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权、撤销经营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权、撤销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权等处罚。
凡被取消从事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企业由外经贸部予以公布。
附件:一、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经营许可证样本
二、台湾海峡两岸间直达航海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统计报表
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务
经营许可证
企业编号: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章)
年 月 日
--------------------------------------------------------------------------------------------
| 企业 | 中文 | |
| |--------|--------------------------------------------------------------------|
| 名称 | 外文 | |
|------------------|--------------------------------------------------------------------|
| 企 业 地 址 | |
|------------------|--------------------------------------------------------------------|
|法 定 代 表 人| |
|------------------|--------------------------------------------------------------------|
| 注 册 资 金 | |
|------------------|--------------------------------------------------------------------|
| 企 业 类 型 | |
|------------------|--------------------------------------------------------------------|
| 隶 属 部 门 | |
|------------------|--------------------------------------------------------------------|
| | |
| | |
| | |
| 经 | |
| | |
| | |
| 营 | |
| | |
| | |
| 范 | |
| | |
| | |
| 围 | |
| | |
| | |
| | |
| | |
|------------------|--------------------------------------------------------------------|
| 经 营 地 域 | |
|----------------------------------------------------------------------------------------|
| 本证书有效期至 年 月 日 |
--------------------------------------------------------------------------------------------
附件二
年 月台湾海峡两岸间直达航海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统计报表
公司名称:
----------------------------------------------------------------------------------------------------
| | | | | | | |
| | | 集装箱(TEU)| 散杂货(吨) | | | |
| | | | | | | |
| |合 计|------------------|------------------| 船公司1 | 船公司2 | …… |
| | | | | | | | | |
| | |直 达|中 转|直 达|中 转| | | |
| | | | | | | | | |
|------|------|--------|--------|--------|--------|------------|------------|------------|
|总 计| | | | | | | | |
|------|------|--------|--------|--------|--------|------------|------------|------------|
|进 口| | | | | | | | |
|------|------|--------|--------|--------|--------|------------|------------|------------|
|出 口| | | | | | | | |
----------------------------------------------------------------------------------------------------
制表人: 审核人: 制表时间:





印发《惠州市市级行政执法机关罚缴分离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惠州市市级行政执法机关罚缴分离暂行办法》的通知

惠府办〔2011〕4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惠州市市级行政执法机关罚缴分离暂行办法》业经十届16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财政局反映。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一年八月十二日


惠州市市级行政执法机关罚缴分离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我市市级行政执法机关罚款收入管理,保证罚款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以及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罚款代收代缴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惠州市市级行政执法机关(含市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依法受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下同)在执法中的罚款的收取、缴纳及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与罚款收缴机构实行分离。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不得自行向当事人收缴罚款;但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除外。
  第四条 罚款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行政执法机关、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款。
  第五条 作出罚款处罚决定后,行政执法机关应把处罚决定书及缴款通知书送达当事人,并注明当事人应当缴纳罚款的数额、期限等。同时,应明确告知当事人逾期缴纳罚款是否加处罚款;加处罚款的,应当明确加处罚款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第六条 当事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到缴款通知书上指定的代收费银行缴纳罚款,或到代收费银行设在行政执法机关的POS机刷卡缴纳罚款。代收费银行代收罚款,应当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代收费银行不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第七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将财政专户的罚款每月按时划缴国库。
  第八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应当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一)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当场收缴罚款的,须经当事人主动提出;
  (二)当场向当事人送达罚款处罚决定书;
  (三)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四)制作笔录,笔录由当场收缴罚款的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盖章;
  (五)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必须自收缴罚款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缴入其所在行政执法机关财政汇缴专户;行政执法机关必须自收到罚款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罚款上缴财政专户或国库。
  第九条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可向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提出申请,经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罚款。
  第十条 凡错缴或多缴的罚款,以及经依法纠正不应处罚的罚款须办理退付的,应由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向市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市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将罚款收入退回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再由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退还给当事人。代收费银行不得自行从罚款收入中冲退。
  第十一条 市财政部门应按月与国库、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就罚款收缴情况进行对账检查,发现问题,应通知有关单位及时纠正。拒收和占压、挪用代收罚款收入的,应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行政处罚法》及《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实施前我市有关市级行政执法机关罚款收入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各县、区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关的罚款收缴分离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